查看原文
其他

王氏大蚕蛾雌雄差异对比丨交配丨产卵丨疫情时期对病毒本身的一点思考

白熊老师 白熊老师
2024-09-05

接上期:王氏樗蚕蛾丨一只雌蛾成虫的一些细节图


是的,王氏大蚕蛾(雄)羽化了↓


正好凑成一对。


据我观察雄蛾和雌蛾的区别主要是翅形肚子上的花纹


雌蛾的翅形更饱满一些,

肚子的花纹大家看图吧↓

左雌,右雄


羽状触角都很发达,单看时差异不明显。

左雌,右雄


雄蛾的翅面细节,略有差异,不作总结。


拆了个茧子,蛹壳只有这么大,和成虫体型完全不成比例。


毛毛的肚子。


雄蛾羽化当天晚上就配上了。


少儿不宜。


交配时长约为惊人的26小时左右。


在网箱上产卵。


雌蛾产卵会精确到每粒卵都有一处粘合,用于固定卵身,像是胶水一样,粘于网箱或粘于其他卵上。


这样的卵状带一共有10多处,密密麻麻堆成一列,很少有散产的情况。


比米粒还小一些。


初步估计有300多枚,这也太能生了,要是能等到解封就给大伙分了,要是它们已经孵化但还没解封就只能放到楼下的樟树上,看它们的造化了。


取出10枚单独观察,洁白的蛋壳上伴着污泥和细毛,很像鸭子刚下的蛋。


虽说我早就知道鳞翅目昆虫大多都是r策略对策者,以数量取胜,但在亲眼目睹一只雌蛾一次产300余粒卵之后我还是大受震惊。


一种生物存活于世,其最终目的都是生存繁衍,但是它们采取的策略总有不同。


一点延伸思考


我一直以为病毒其实也是一种微生物,其目的跟其他生物一样生存繁衍。

(其实我的认知是错误的,首先病毒算不算生物一直有争议,目前主流认为它是微生物。也有观点认为病毒属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灰色空间,它们中有一些序列甚至可以插到宿主物种的DNA里,永远传承下去。虽说病毒层面目前研究而言很难谈它的目的,但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它的复制行为看成某种随机无目的的上帝之手。)


先来看一下它的生物学概念:

病毒(英文名:Biological virus)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疫情时期,大家谈病毒色变,动不动就是对楼道进行全面消杀。实际上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就连我们家中也有好一些, 但是因为没有它们机会接触到活细胞,就办法复制增殖。一般病毒是打破不了人的免疫系统的,它们在空气中静静地等待机会,当人们有伤口或者免疫低下时,就能趁虚而入。


因为病毒脱离蛋白就没法复制增殖,对它而言,让宿主病发或者死亡好像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的与宿主共生才是它的最佳选择,所以一种成功病毒的最终形态应该会是以传播性强、无症状存在,这让我想到了奥密克戎。


既然这是一种病毒生存繁衍的趋势或者必然结果,为什么只有奥密克戎那么成功呢?我猜那是因为其他病毒(像是SARS)没有进化到这个阶段就被消灭了。


魏同学指出了我的错误,说病毒会进化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病毒这种最底层的东西,随机突变,是没有目的的。它每次突变都是几十上百种,一般变成传播率强的会变成多数。存活数量多的,并不是它有什么好,只是因为它的特点是传播率强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一种病毒通过不断的变异可以通过一种无症状的形式与某种宿主共生,对这种病毒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比如说蝙蝠,因为免疫系统特殊,体温特别高,可以携带各类病毒,但是病毒无法利用蝙蝠的体内系统复制自己,保护了自己的同时变成了“传播志愿者”。这算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么?

我看着手上的300粒多卵,想到王氏大蚕蛾也没成灾也没泛滥,便无聊地和朋友猜测它在自然界的存活率。我和他的答案都在1%以下,原因是自然环境物候多变加上鸟类、寄生蜂蝇等各种天敌虎视眈眈,真是蛾生艰难。


但它们依旧繁衍至今,没有被完全清零,这可能就是自然之道吧。



云养蛾相关阅读:

王氏
华尾
乌桕

粤豹
宁波尾
卷蛾

作者:白熊

编辑:Ditto

感谢:魏宇宁(泖汊),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熊老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